李格非,北宋文学家,以字文叔闻名。出生于山东济南历下人,是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据《宋史·韩倚传》记载,其父祖辈都曾是“蚤有盛名,识量英伟”的学士韩倚门下的门客。
李格非从小聪明过人,对经学尤为精通,他著作了《礼记说》数十万言。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他中进士,并先后担任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和郓州教授。在宋代的兼职兼薪制度下,当地郡守看到他的清贫生活想要让他兼任其他官职,但他坚决谢绝,这一行为展示了他的廉洁风节。
在其生平中,元丰八年(1085年)九月十三日,李格非为同里故人的齐鲁隐士廉复撰写了《廉先生序》,赞扬了其品德和才华。随后,他被任命为太学录,并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最终文名远播,与苏轼、董荣等并称“苏门四大弟子”。
然而,在绍圣元年的某个时期,由于章悍当权,他不愿意就任检讨的职位,因而得罪朝廷,被外放到广信军通判。在那里,他对待道士进行了一次调查,一方面表明了他反对迷信的态度,也显示出了他的严厉执法精神。
绍圣二年(1105年),李格非被召回朝廷担任校书郎和著作佐郎。在这段时间内,他完成了一篇重要作品《洛阳名园记》,这部作品通过对洛阳城及周围各处名园景象的描绘,寄托着作者对于国家安危的忧虑。此外,《洛阳名园记》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地理知识和文学造诣。
由于与元祐党人的关系,不幸遭到了排挤,被罢官。但是在崇宁五年的大赦令中,他得以恢复原有的政治地位,并且继续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他留下的诗文四十五卷,其中包括散文代表作《洛阳名园记》,至今仍然备受推崇。这部作品自宋代即有单行本流传,现在已收录在多种文献典籍之中,如《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津逮秘书》、《四库全书》等。此外,还有一些未能保留完整的小说和论文遗失,而只剩断简残篇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