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甲,一个在商朝历史上留下痕迹的君主,其生卒年份未有确切记载。史书记载,阳甲是祖丁之子,在南庚去世后继位成为第十九位商朝国王。在位期间仅七年便因病逝世,被安葬于狄泉(今洛阳东北)。阳甲统治时期内乱不绝,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频发,使得他难以控制局面。他曾定都于奄,并对丹山戎进行了西征,但最终商朝再次陷入衰落,与诸侯失去了联系。他的谥号为“悼王”,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凋零和民心沮丧。
根据《史记·殷本纪》的记载,当南庚驾崩后,他的儿子阳甲被立为帝,是为帝阳甲。这一制度显示出古代商人对于继承权的争夺非常激烈,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并存,加剧了兄弟间为了争夺王位而产生冲突。直至武乙废除兄终弟及制度,确立父死子继后,这种情况才略有改善。但到了帝乙时期,又恢复了一种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最终被周朝所沿袭。
从仲丁到阳甲这九个商王中,每一次更替都引起剧烈争斗,最终造成九世之乱,使得中央集权逐渐瓦解,以至诸侯、方国纷纷背离中央,不再向中央朝贡。司马迁评价道:“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或竞相代立,比之九世乱,则诸侯莫朝。”这种观点深刻地揭示了这一时期政治动荡与社会矛盾的严重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陽甲即位无疑是一场困境重重、矛盾错综复杂的大戏。他在位期间,无力调节内部纠纷,也无法有效应对外部挑战,最终导致 商业体弱多病,而太史公也曾言其晚年的商业衰败。而随着陽甲去世,由盘庚接任,为新时代带来了新的变革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