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心辉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历史人物:赖心辉,历史上评为“四川军阀之首”,他的名字与他的一生紧密相连,就如同一道闪耀的光芒,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他以智慧和勇气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中文名:赖心辉,别名:赖大炮,国籍:汉。
出生于清代光绪十年(1884),在四川省三台县鲁班乡长大的他,是一个普通的小商人的儿子。在家乡私塾读书期间,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学问和才能,因此得到了曾伯和(曾秉中)的赏识,被引荐学习。曾伯和对他寄予厚望,并在1907年带着他前往云南老鸦滩百货厘金局任职。在云南,他更加勤奋学习,不久被保送入云南讲武堂深造。
1911年的武昌起义后,赖心辉参加了重九起义,以蔡锷、李根源为司令的云南军队攻打总督署。他随刘存厚入川,与刘湘等人共同支援四川起义军。1912年,在刘存厚建立的第四镇中担任炮兵标统,从此开始了他的炮兵生涯。
1916年的护国战争中,赖心辉因功升至炮兵团团长,再次证明了他的重要性。他指挥40多门大炮从城墙上向皇城内轰击,大火爆炸声震撼数十里,使黔军无力抵抗,最终戴戡逃离成都。这场战斗让他获得“赖大炮”的美誉,而《竹枝词》中的那句“此炮只应城外放,城中能得几回听”也成了流传千古的话语。
1920年代初期,当熊克武与刘存厚之间矛盾激化时,赖心辉选择独立,一度成为强势存在,但不久又陷入新一轮内部斗争。在一次战役结束后,由于矛盾重重,又爆发了邓锡侯、陈国栋、田颂尧与熊克武、刘成勋、赖心辉之间的混战,这些战争使得四川政局更是乱象频发。
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吴佩孚下台,让出位给段祺瑞。2月7日,即将步入暮年的靠山依旧给予了一份荣耀——被委任为四川省长。但就在这一刻,他的心情却是万分沮丧,因为杨森正准备发动统一之战,对其构成巨大的威胁。他知道自己无法独自应对这场风暴,便发出那电报:“衮衮诸公,盘盘大才。你们不来,使我上吊。”但最终还是孤身一人面对命运的考验,最终病死于1942年,只留下皮夹中的最后一元法币作为遗产。
标签: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网 、 山东省教育厅 、 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平台 、 山东教育招生考试院 、 浙江教育考试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