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专修班毕业后,时白林一路走来,在黄梅戏艺术的深渊里摸索、探寻。他曾是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副团长,那里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又担任过安徽省艺术研究所音舞室主任,引领着一群追求声音和舞蹈完美结合的人们。在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他不仅是会长,还在中国音协中担任理事,为推动国家文化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作品遍布各个领域,从电影《天仙配》到电视剧《牛郎织女》,从广播剧《汉宫秋》到舞台剧《春香传》,他用自己的笔触绘制了一幅幅生动的文化画卷。
作曲之余,时白林也是一位学者。他发表了多篇论文,如《从安徽春、徽、黄的兴衰戏曲音乐的发展》、《严凤英与黄梅戲》,这些文章不仅展示了他对本土文化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于历史演变过程的一种独特见解。书写之手更是不停歇,他编著了《黄梅戲音樂概論》、《泗州戲音樂介紹》,并且主编了《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这本书成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宝贵参考资料。
他的创作还体现在录音作品上,他发行了十几张唱片,一些盒式音带达四十余盒,每一个作品都承载着时间与空间交织的情感。而VCD小影碟,则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有些甚至合作制作,这些数字化产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欣赏视听艺术的方式。他的作品中,有许多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奖项,这不仅证明了他的才华,更是对整个社会给予的一份赞誉。最后,他被授予安徽省一级作曲家,这无疑是对其终身成就的一个最高荣誉。此外,还有更多作品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着时白林独特的声音和情感,让人沉醉其中,不愿意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