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字子虚,一名墨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画家和政治人物。出生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他的出生日期不详,但逝世于公元1005年左右。
米芾在书法上以行草兼备而闻名,被后人尊为“行草宗匠”。他对古代典籍如《尚书》、《史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字体多样,以“米斜”、“米草”最具特色,被誉为“六朝诸大家之流派”。
除了书法,米芾还擅长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并且精通诗词。在文学创作方面,他留下了一些诗歌作品,如《咏梅·梅花笑春风》等。
作为一位政治人物,米芾曾担任过翰林学士、大理寺卿等职务,在历次科举考试中都有所建树。他晚年因病去世,其死因具体未有明确记载。不过,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因此可以推测可能与疾病有关。
总体而言,米芾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在书法领域有着卓越成就,也对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北宋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