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生于北京崇文门外河泊厂的渔行家庭里的人,是京剧武旦中的杰出代表。1930年,他成为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第一期“德”字班的学生,在那里,他开始学习老生、小生,并受到老师们的赏识。他眉宇清秀、双目有神,动作敏捷干净,尤其在毯子功和把子功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因此被安排专攻武旦。在校期间,他接受了多位师傅的指导,如张善亭、朱玉康等教授他跷功和出手技巧;阎岚秋、朱桂芳、余玉琴等教授他《打青龙》、《金山寺》等经典剧目;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等京剧大师也对他进行了特别关照。
这些名师指点不仅帮助他掌握了武术技巧,还教会了他如何在舞台上展现各种角色。他的老师们包括王瑶卿授予《四郎探母》、《雁门关》等经典剧目;程砚秋授予《玉狮坠》、《游园惊梦》,尚小云授予《金山寺》,荀慧生授予《花田八错》,筱翠花授予《辛安驿》,而梅兰芳则曾多次指教给他演绎《霸王别姬》、《凤还巢》的机会。
宋德珠勤奋刻苦,不断练习并融合各路艺术元素,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四小名旦”之一,与李世芳、张君秋及毛世来齐名。他不仅创下以武旦为首角并唱“大轴儿”的先例,而且还主导成立了“颖光社”,在京津沪一带演出,以广泛的戏路赢得观众赞誉。他常演的一些剧目包括《杨排风》、《扈家庄》、《小放牛》、《锯大缸》以及其他著名作品。
作为一位武旦表演者,宋德珠擅长幼功、高足和刀马艺,以及舞蹈美感,“起打”边式利落而且优雅。他的表演融合前辈艺术家的精华,同时又创新性地吸收体操与中外舞蹈造型美,使得他的武旦戏充满新意。此外,他对于女性形象和自然动态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将之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从而弥补男旦缺乏女性美的一些不足。
1960年后,宋德珠进入河北省京昆剧团任职,并于1972年调至河北省艺术学校担任教师。在那里,他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其中就有安荣卿和河北梆子剧种的大红人王丽君。1980年,他成为河北省戏剧家协会成员,而1984年因患咽喉癌去世,享年66岁,但他的艺术影响力仍然深远,被后人传颂为京剧界的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