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湘军勇向前丨扎根株洲航空报国手写195封情书的工科博士在国内唯一的高科技风洞训练科研基地探索自然

科技湘军勇向前丨扎根株洲航空报国手写195封“情书”的工科博士在国内唯一的高科技风洞训练科研基地探索自然奥秘

编者按:科学家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也要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践行中实现传承。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激励引领广大人才开拓创新,红网、时刻新闻在湖南省科协的指导下,遴选了一批有担当、有作为、在科技攻关中勇向前的科技工作者,讲述他们的创新故事,展示科技湘军的精气神。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主任设计师李加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志雄 株洲报道

山东的独生子为何来到湖南株洲?202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李加强常被问起这个问题。尤其是,来株洲前,他还拿到了北京、成都等地的航天航空领域头部企业offer,其妻子也已在海南工作两年。

李加强心中有个梦——航空报国。“最初是航天报国,但随着阅历增加,我认识到航空发动机更重要,因此选择了航空报国之路。”他说,“我内心有极强家国情怀,要‘立大志’。”

位于株洲的是我国唯一集型号研制及预先研究于一体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及直升机传动系统研究发展基地,与他的博士研究方向高度一致。

“选择株洲,我信心满满。”李加强说,“我认定这里是一个可以实现自我人生的大舞台,有值得托付一生的事业。”

李加强遇到了他工作上的领路人——师傅钱总。“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钱总传授他的“真经”。在钱总帮助下,他完成了由学生转变为科研工作者,并形成了注重工程需求工作理念。

入职第一年,他就开始主持某国家级项目,并负责多个国家级/集团级项目某研究方向技术把关。

目前,他正在从事发动机结构强度和增材制造创新设计相关研究项目。增材制造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金属粉末材料逐层打印零部件技术,是未来制造方式之一。

作为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不仅被认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其技术含量之高使大多数国家都望而却步。但增材制造技术不仅提供了实现复杂拓扑优化结构设计制造工具,还颠覆了结构创新设计理念,对轻量化、高性能产品设计空间提升至关重要。

然而,加上残余应力对增材制造创新结构提出的挑战,这正是需要突破的地方。在钱总指导下,他们结合专业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减重10%轻量化设计与验证工作提供关键支持。

“我迅速找到了和动研所共振频率。”李加強说。他坚定于株洲“航空报国”,也有他妻子的理解支持。在给妻子的每封信里,都寄托着无尽追梦的心愿。自2022年7月到株洲以来,他已经给异地妻子手写家书195封,每次视频通话或阅读这些信件,都能看到一个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实现抱负、追逐梦想的人。他表现出的乐此不疲和信心百倍让她越来越确信丈夫做出了正确选择,她支持他一直走下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