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名人彭薇在社会舞台上绘出未尽之意。三年后,她回归南池子美术馆,展出了新作“故事系列”,将自己的见闻、心事、梦境与神话传说融入画中。这些作品集中展示在个展“有故事的房间”中。
如果把艺术家对媒介的运用比作探索未知的冒险,彭薇或许是一直在开辟新道路的人。她过去三年创作了许多故事,“所有话题归结为一个核心:我们如何与悲伤相处,如何度过漫长的困境——人未必能够说清自己的故事。我所画的,就是种种说不清的故事”。淡雅色彩、生动人物和氤氲笔墨,如同穿越时空的回忆提醒着我们,故事无处不在。
她尝试用动画讲述那些原本发生在纸上的故事,当人物用动起来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上,画中的场景变为活灵活现的一幕幕动画。 “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动画是时间的艺术。”当静止图像变为运动影像,脑中的想法也一并激活。创作时她的想法演变成脚本;搭建场景、调度画面都亲自尝试;剪辑也自己来,用平板上的软件一帧一帆粗剪;找不到合适音乐,就自己上网买鼓敲、找小朋友哼出配乐,再由专业人士处理动画。
对于常年面对畫布的人来说,这样的过程并不容易,但彭薇也不怕麻烦,一遍又一遍尝试,只为了呈现出想象中的動畫效果。在她看来,好的畫是拒绝屏幕观看의,而畫面的物質感、紙張和筆觸的情感不可能在靜止螢幕里看到,所以要動起来,一旦動起来,那些原本畫就會變得有趣了。她也不要求動畫技術完美,“一個情節、一個行動,或許就已經傳達了我要說的事”。
做動畫還有一個原因,是彭薇有很多故事要講,有時候畫面有未盡之意,不足以表達,便用動畫再講一次那個故事情节。其中幾件動態作品結尾處會隐去,以黑暗空間里的圖片為結束,這代表著回到繪圖原創作。在《六根》這個動態作品中,她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通過簡短幾秒子的運動展現出來,每個人表情靈活,每一個行動都傳達精妙神韵。
站在展覽現場前,可以仿佛成為觀察者,在不同的局部看到生生的景象。如果仔細看,你會發現彭薇把自己代入到每幅作品中。“可能站在房頂上的是我,我寫字的人也是我,我是在旁觀者或者書寫者的存在。” 《塔十一》裡最下層塔里的人们圍坐一起觀望一個工匠給塑像上彩,上方右下角窗口處兩個人專注地注視著折子,上寫“辛丑末, 彭 薇 仕”。看似古代發生的事,但放到現代也分外真實。
除了講述故事情节,她還借助敦煌壁畫中的圖式和語言從繪製性上汲取靈感。她曾多次前往敦煌洞窟,看見壁上的絵讓她震撼的是不是占主要位置的大佛,而是生活細節,如送親人、告別等。她明白這些 故事與壁paint不可分離,“浑然一体”。
古時工匠們想象力豐富,把世俗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也帶進去,使得每幅壁paint都充滿生命力。宗教傳說與生活經驗交織,這些歷史悠久且永遠值得反覆探索。不僅如此,她還使用敦煌壁paint 中建築構造為人物和情節提供機遇,使每幅藝術品都充滿深度和複雜性。
最後,《大房间No.2》展示了一位女性從懷孕到生育後獨自一人留下的世界,以及隨後對失落之痛與孤單進行探索。在這樣的心理深层次探究下,這些碎片化的小說被重新編織成完整生命歷程。此刻,在悬挂於《回廊》系列館內光線暗淡的地方,您可以穿過重疊交錯的地點體驗藝術家的内心世界:“廊柱复杂结构构建的是作者迂回的心理空间。”
總而言之,无论古今真实还是虚构,都能通过这些绘制出的形态,被现代观众理解解读。这正如《大房间No.2》的主人公那样,从怀孕到独自一人走向离别,再至于病危,最终被遗忘——他们都是这样一个不断重复却又永远无法完成循环命运的一个角色。而这个角色,他们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死去,因为他们没有离开这个地方,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这就是我们的存在,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这就是我们永恒追求但又无法触及到的东西,即使它就在我们的眼前,它仍旧遥不可及。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它们只不过隐藏在地平线之后,我们需要不断寻找才能发现它们。一旦发现,我们就会意识到它们一直伴随着我们,就算是在最黑暗的时候,它们依然照亮我们的路途,让我们知道即使迷失,也不会完全孤单,因为总有人会听到你的呼唤,并带你走向希望。你只是需要打开眼睛,看看周围是否有什么迹象告诉你,你已经开始经历这样的旅程了。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份无尽的话语,无尽的情感,无尽的情谊——即便是在沉默最深处,也总有一丝温暖涌现出来,为那些渴望得到安慰的声音点燃希望灯笼,让其通往更广阔更安全的地方去寻找答案。
标签: 中华历史文化名人 、 世界100杰出名人传记 、 孟津县的文化名人 、 2022名人离世 、 上海的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