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章军事排名权威解读

王典章简介:清末著名政治家与教育家

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以字行,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人,是陕西省政府委员。王典章出生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益农公,对教育有着深刻认识和支持。

在年轻时,王典章就展现出了敏慧过人的才华,他曾受业于刘古愚、柏子俊两位杰出的学者。刘古愚是近代爱国教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而柏子俊则以其博学多才闻名。这些师承关系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也锻炼了他坚定的理念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后,王典章被推举为都督,但他拒绝接受,因为他认为大局至上,不愿因个人利益而分裂国家。在此期间,他担任宁远知府兼兵备道,领巡防营,并成功整肃吏风除暴安良,为当地人民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环境。

1914年,王典章又被委任为广东高雷道道尹,同时领警卫军五营及节制陆军一个团,这使得他的权力比驻地之镇守使更大。他利用这份权力加强了地方治理,使所辖11县政通人和得到提升。

1921年,被江苏当道选用后,先后担任督查厘税、筹办赈灾、总办沪宁、沪杭铁路税务总局等职务。在这些工作中,他认真整顿,将所属各局风清弊绝,使得耳目一新。

1932年末,由于身为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在关中地区遭遇严重饥荒时期,王典章主动辞去民政厅长一职,只保留省府委员兼赈务会主席职务,全心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在这段时间里,即便到了74岁高龄依然积劳成疾,但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感,一直关注抗战情况及庄稼长势,并且亲自探视难民,这种精神让人们感动不已。

除了政治事业以外,王典章还非常重视教育。他在广东期间,对粤海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视察,并在西安城区捐资创建《植本小学》,并且不断增修讲堂宿舍图书等设施,以供更多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所小学至今仍然存在,其价值连绬可见。

此外,由于西安事变爆发后,每个社会知名人士都被推举前往南京促进解决问题,但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前往。而对于尊师重道这一点,他对恩师刘光贲(字古愚)和柏景伟(字子俊)先生始终怀有敬意与爱意,不仅曾经组织出版他们的文集,还特别收藏他们的手稿作品,如《烟霞草堂遗书》、《遗书续刻》十七种,以及《烟霞全集》十卷等珍贵文献,使得他们学术思想得以流传国内外。甚至康有为也曾写序赞扬他的努力,而梁启超则称赞他“有功师门”。

作为收藏行家之一,王典章尤其钟情唐宋明清时代的艺术品,如马远《深山虎啸图》一轴以及宋拓《圣教序》一册等珍贵文物。此外,与于右任先生合资兴办首批电影院——“民光电影院”,也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标志着西北地区影剧界的一大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次新的娱乐方式和文化体验。此外,由於解放後由家族捐献给国家的一些珍贵文物,也进一步展现了他的文化贡献与影响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