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良乔慧杰黄梅戏大师指引黄梅戏电视剧桃花扇之音色绘影舞台生辉映人心

其父在南京经营一家剧院,因此乔志良自十岁时便在南庙小学的学习之余,开始跟随孟燮卿老师学习京剧。仅过了一年,他的父亲又请来了一位专业教师到家中教授戏曲艺术。一转眼,乔志良就满十四岁了,他决定放弃学校生活,投身于厉家班学习戏曲,这里他取艺名为乔慧杰。在此后的岁月里,他随着班社奔波于四川、云南等地,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并伴随着战争的脚步不断移动。

19岁那年,当战争结束并且胜利属于中国后,乔志良返回了曾经居住的南京,在江苏省内各个地方演绎自己的戏曲艺术。他不仅仅是表演者,更是深入人心的传承者。建国之后,乔志良继续他的巡回演出,从芜湖、九江一直到安庆这片土地上,让更多的人们见证和感受到了黄梅戏独特的情感与风格。

1952年的一段时间里,乔志良参加了安徽省举办的一次暑期艺人训练班,此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有识别度和影响力的导演。在这里,他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更担任起了京剧队副队长的职务。而当年的1953年4月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这个时候他被调入到了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并迅速地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导演,同时负责培养新晋演员们对于基本功训练和技巧教学。

这一年的9月份,与李力平合作执导了一部全新的改编作品《天仙配》,其中创作并指导了两场舞台上的集体舞蹈——《鹊桥》与《织绢》,这些舞蹈不仅展示出了精湛的手工艺,还展现出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学魅力。此后,不断有更多优秀作品诞生,如《告粮官》、《女驸马》、《罗帕记》、《荔枝缘》、《碧玉簪》、《刘三姐》以及《年青的一代》,还有 京剧中的经典之作《渡江第一船》,甚至是一部梆子电影——《寇准背靴》的参与制作,以及电视连续剧中的技术指导——《严凤英》的戏曲部分。这一切都证明了乔志良作为一名导员,不断追求卓越,无论是在哪个领域,都能以最高水平呈现给观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