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马勒:为何他禁唱了自己的交响乐
古斯瓦夫·阿马迪乌斯·马勒(Gustav Mahler),出生于1860年7月7日的维也纳,奥地利帝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中。他的父亲是一位商人,母亲则是教师。马勒自幼展现出了对音乐的热爱,他在维也纳音乐学院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并且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后来成为知名作曲家和指挥家的朋友。
作为一名作曲家、指挥家以及歌剧总监,马勒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艺术遗产。他最著名的是他的交响乐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响曲,还有各种小型室内乐作品和歌剧。此外,他还进行过大量的编曲工作,将传统民谣和歌曲改编成管弦乐作品,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演奏。
然而,在他的生命晚期,马勒开始逐渐远离与他相关的一切,从而引发了关于“为什么迪玛希禁唱了”这一问题。这一术语来源于德语单词“Dämmerung”,意为“暮色”或“消退”。据说这反映了一个观点,即即使是那些曾经光芒万丈的人物,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淡无光。
在1924年6月18日去世前不久,馬勒已经意识到自己身患癌症。尽管如此,他依然继续创作直到生命最后时刻。在其逝世之後,其妻弗洛伦丝确实努力推动并出版其未完成或尚未公开发表的作品,但她无法实现他们共同设想中的大型项目——《第十交响曲》的大规模录音计划。这可能解释了一部分人们对于他停止创作活动所持有的迷惑情绪。
除了音乐方面卓越成就之外,馬勒还是个性鲜明的人物,以其严苛对待自己及他人的态度闻名。这种高标准要求往往导致周围的人感到压力巨大。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个性,使得马勒能够创造出那样深刻的情感富含、思想复杂又极具表现力的音乐,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一直关注这个主题的问题所在——虽然历史人物终将消逝,但他们留下的艺术杰作却可以永恒地存在下去,而这些杰作正是通过它们独特的声音让我们接近那个时代及其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