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历史上评为启蒙思想家、实业家、教育家的风云人物。他的本名是官应,字号正翔,号陶斋,别号待鹤山人或罗浮偫鹤山人。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文人的普通文人,而父亲则终身未获科名,是一位乡村塾师。在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环境下,郑观应的叔父和同宗兄都选择了成为上海外国洋行的买办。
在咸丰八年的上海学商期间,他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和太古轮船公司任买办,并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经验。在此基础上,他开始投资于实业领域,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造纸公司等企业,同时也参与了清政府所提倡的“洋务运动”,支持建立西方式工厂和军事设施。
除了实业活动外,郑观应还对文化教育有着浓厚兴趣。他曾经投资入股太古轮船公司,并且参与创办津沪电报局。此外,他还是《盛世危言》、《罗浮偫鹤山人诗草》的作者,这些作品体现了他作为启蒙思想家的重要地位。
在光绪年间,由于袁世凯返籍养疴之机,与盛宣怀集团关系密切,因此郑观应第三次入职轮船招商局任会办。这段时间里,他继续推动改革措施,以提高企业效率并扩大市场份额。然而,在晚年,由于对时政不满,加之心力交瘁,最终病逝于上海招商公学宿舍。
总结来说,郑观应是一个多面手的人物,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而且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有深远影响。他提出了“商战”思想,对近代中国的一些政治经济问题给予了思考,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不过,也由于时代背景及个人健康状况等因素,其晚年的表现相比早期有所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