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舅父的引领下,频繁踏入剧院。上初中时,深陷于中戏校学生的演出之中。每逢周日白昼,都会前往大众剧场观赏他们的实习表演。数载如一日,从不间断。一旦观赏完一场戏,他必定在个人观影记录里记下观看时间,并贴上票根,以珍藏戏单。他对京剧并非仅限于一次两次,而是尽可能多地前去观看。不论是刘秀荣扮演32场《白蛇传》,还是其他任何一位艺术家的杰作,他都坚持看个遍。这段资料甚至连北京电影学院档案馆也难以匹配。在这份珍贵资料面前,即使有外国收购者愿意以高价购买,他也未曾动摇过的心理,这份宝贵的资料一直被他视为家珍。
直到2001年,北京电影学院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无偿捐赠给了学校。这份慷慨举止感动了所有人,特别是在那天,由6位研究生轮流推着他的轮椅把他带到了楼上的会议室。这份历史性的贡献,被编纂成了一本巨厚册子,《回首当年》——它详细记录了那些往昔岁月中的美好瞬间和故事。
更值得赞叹的是,在2012年,杨蒲生又无私奉献了自1951年至1966年的自己在剧院看各大院团演出的完整戏单,这些宝贵的手稿被无偿捐赠给首都图书馆。首图从这些遗失已久的文献中精选出了几百份稀世珍品,并出版成了《菊苑留痕》——这是一本汇集着丰富京剧文化瑰宝、弥补历史空白的一部史诗般巨著。
此外,与穆守荫合作撰写了《老三届与园丁》,记录了一群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电影学院前几届学生及其老师们传奇般的人生轶事,此书在戏曲界广受欢迎。此二人还以“苏武”为笔名,在多个重要文学杂志发表文章,如《戏曲电影报》、《梨园周刊》,他们关于京剧评论及讨论,对京津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来说,是一个资深而知名的情怀深沉的大师级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