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山,京剧中的净角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唱腔和武功著称。他的名字在京剧界就如同一道光芒,照亮了那个时代的舞台。他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是京剧名角金秀山的弟子。
从小,他就在父亲身边学习戏曲技艺,并随父母一起上演场合。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掌握了铜锤花脸的精湛技艺,还学习了何桂山的一些表演风格。后来,他又向韩乐卿学习武功,把子,并从屈兆奎那里学到了开场戏,如《庆阳图》、《太行山》等。
1911年,金少山初登舞台,与杨香翠主持的宝胜和班合作。随后,他加入了双庆班,再次与梅兰芳、朱素云、谢宝云等合作演出了一系列经典剧目,如《岳家庄》、《秦淮河》、《审刺客》等。在那个时候,北京菊坛名角如林,但金少山仍然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大放异彩。
1922年冬天,当梅兰芳需要一个替代霸王一角时,就推荐了金少山。这一次机会,让他展示出了自己卓越的表演才能。他以一种魁梧修伟的身躯、高额丰颐的扮相以及叱咤风云气势,将西楚霸王再现于舞台,这样的表现震撼了上海观众,从此他的声望日益提高。
1937年,金少山重返北京自组“松竹社”,挑起梁奏艺,在华乐戏园首场演出《连环套》,引起巨大轰动。这标志着净行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与周瑞安、张荣奎、陈少霖、李多奎等名伶合作,为京剧界带来了新的活力。
直到辞世之日,金少山一直雄踞净行首席,被誉为“十全大净”,因其成功塑造项羽形象而有“金霸王”之美称。他不仅拥有得天独厚条件,更是将四位前辈(何桂山、黄润甫、李寿山、庆春圃)的长处融会贯通,使得自己的表演更加全面无缺。
他的唱腔朴实无华,却又逋峭浑厚,不事雕琢,只在自然流畅中显露气势。他擅长快板,用字音恰到好处,又能运用高、中、高音各式各样,无论是在《锁五龙》的单雄信痛斥三段还是《断密涧》的对口,都展现出了其非凡技艺。而念白方面,也同样深受喜爱,其声音既有高矮宽细变化,又能刻画人物性格揭示角色心理,让人传神感受其中情景。
在武功方面,金少 山也是一绝,不仅腰腿功夫都好,而且架严谨稳练,一举手、一投足皆具匠心独运。在许多经典戏中,如《闹江洲》的使双斧,《霸王别姬》的操大枪及马趟子,《五台山》的罗汉像,《清风寨》的浪子步,以及《草桥关》中的姚期戎马半生老迈,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总之,作为一位杰出的花脸净行艺术家,加上他对唱腔点染装饰上的创新,以及突破传统界限,将铜锤花脸与架子花脸融合于一体,使得他的成就更是不容忽视地影响着整个京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