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到了来自上海的《杨永健作品集》,一气读完,深感他的书法精湛,点画沉着、盘绕跳跃,美感深刻。杨永健是1948年出生的浙江海盐人,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发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以及上海市美育学会常务理事和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他还是兼职画师和国家高级美术师。
多次参加各类展览后,他获得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奖”。在创作与教育中,他探索了基础理论,并撰写了几本关于楷书笔画结构的教材。此外,还有行草百日通、当代五体千字文(楷部分)、魏碑唐诗字帖和魏碑四种通临等著作。
杨永健的书法既守传统又不拘泥于之,其智慧在于取舍。他以晋唐为准,以北碑为胎息,规矩森严而不板滞,点画灵动而不油滑;行草使转纵横,如同随意挥洒,但显示出独运匠心。在点画运作、结构间架及谋篇情趣上,他下过苦功。作品源头可寻,有传统可见,最终形成自己风格。
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他挥毫,但从作品分析,当他作书时,肩肘腕指至笔尖腹根,全身力气皆需投入。我认为他达到了“下笔点画波撇屈曲”要求中的标准。
《笔意赞》云:“神采为上”,表明审美价值高于形质,而王僧虔这句话也强调形神并重。从杨永健的作品看,他重视落墨处“完美度”,因此落墨处不会出现单飘游丝,而宾主欹正相连,这表现出了他的“意在笔先”。
作为一个忙碌但专注的人物,在工作繁忙中仍能保持宁静状态,是对时间宝贵的一种尊重。而且,无论何时待人接物热情周到,不陷入无聊的是非之中,这也是杨永肯智慧所在。(附图均选自《杨永健作品集》)
标签: 福建教育考试院 、 甘肃省教育考试网 、 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教育平台 、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