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对京剧情有独钟,10岁便踏上舞台的征程,其间尤为倾心于黄桂秋先生那深邃而富有韵味的唱腔。1956年,在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正式拜访了这位艺术巨匠,开始了长达22年的师徒之谊。在这漫长的学习旅途中,黄桂秋先生将自己所掌握的一切艺术秘诀都悉心传授给他,使朱永康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演员,更是黄派艺术的一个忠实继承者。
朱永康认为,从一开始,他就迷住了旦角这一角色,因为它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在男演员身上显得格外自然。他坚信:“无论是在专业层面还是票友之间,我们应该相互支持和理解。”同时,他也强调:“只有男旦才能真正地发扬黄派戏曲,因为他们的声音宽广、亮丽。”
在闲暇时光里,朱永康经常参与票友活动,为观众带来如《玉堂春》、《王宝钏》、《春秋配》、《别宫祭江》、《蝴蝶媒》、《双官诰》等经典剧目的心动表现。即便到了晚年,他仍然能够以精湛的手法重新演绎那些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大段二黄腔,其中那种特殊的风格依旧清晰可闻。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京剧艺人的热血与执着。
对于音乐理论研究,也是朱永康晚年的另一大爱好。他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并谱写《春秋配》和《别宫祭江》的乐谱。1993年,一场跨越洋海的旅行将他带到美国,那里他不仅教授了自己的知识,还与当地艺术家合作,将麒派名作《斩经堂》的精彩呈现给新世界。他的角色——吴汉之妻王兰英,不仅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也成为了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