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东书法四大名家中的佼佼者

倪文东,陕西黄陵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从事书法教学、创作和研究30年,主编或出版有30余部专著、教材和工具书。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获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二等奖。书法教学成果三次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曾在北京、西安、太原、新疆、黄帝陵和举办个人书法篆刻展览。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陕西美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清华大学等收藏。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中书协理事、中共教育委员、一院长、二院长、三社长。他以沉著痛快的笔歌墨舞而闻名于世。

《谈倪文东先生的書法藝術》

宋人严羽以为詩歌有兩種境界,一為「悠游不迫」,一為「沉著痛快」。詩歌與書法形質雖異而神趣相通。在面對倪文東先生的書法,我分明地感受到那種沉著痛快的力量。

倪文東先生博涉諸體,但篆隸則是他的強項,我也最為欣賞他的篆隸書法。他們古文字書法取材於甲骨、小金文、大楚簡與秦小篔等等,其面貌多樣。在他的小篔中,有活泼靈動之氣,不求平正工巧,而多有秦度量诏版篔書的趣味,其洒落處可謂「痛快」;其筆勢又多有秦刻石小篔古厚之氣,生涩劲健而绝不浮滑,其厚重處又可謂「沉著」。此乃藝術之現象難得兼具二者。

傍晚時分,他們隶字亦不求華麗裝飾,而強調古朴生涩之趣。他們隶字得範於漢隸諸碑,更尤其與《莱子侯刻石》、《石门颂》的趣味相通。在他們隶字中,没有妍丽的蚕头雁尾,也没有强烈的粗细对比,而只是让笔画自由地舒展高水准の藝術追求,在於對一种獨特格調的大胆捕捉,同时也意味着一种大胆放弃。这便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提到的“知止而後能久行”、“知足常乐”的智慧体现。

因此,他們在創作上充滿了形式張力,用筆润燥相映結字方圓並舉章式疏密互見。而且他們常將筆畫寫出紙邊線,只留下部分筆畫富於動感引人遐想。此乃一場真正意义上的“沉著痛快”的笔歌墨舞,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应有的风范和气概,这种风范源自他们豪迈的人格魅力,对待生活态度上的坚定与勇敢,以及对艺术追求上的执着与坚持。

(作者:邓宝剑 系文学博士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