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大批已抵达俄罗斯

林纾简介: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

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官教论,但考进士不中。此后,他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并以其古文作品受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推重,为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辛亥革命后,他继续专注于翻译工作,以意译外国名家的小说见称於时,如《茶花女》与《迦因小传》等。他还创办了苍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和教育者。

林纾思想变化:他最初支持维新改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思想转向保守,与清朝末年的政治环境相呼应。在五四运动期间,他反对废除古文使用白话,而是主张继承传统文化。

林纾学术主张:他崇尚程朱理学,同时也批评宋儒之虚伪性。他认为学习古文应该有自己的眼光和道力,不仅要懂得规矩,还要有超出规矩的理解和创新能力。他倡导学习左、本、班、マ韓柳歐曾等人的风格,而非单一地追求桐城派的义法。

林纾作品介绍: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畏庐诗存》、《讽喻新乐府》、《巾帼阳秋》,以及大量翻译作品如《茶花女》、《迦因小传》等。他自认为他的诗七律专学东坡(苏轼)、简斋(陈与义);七绝学白石(姜夔)、石田(沈周),参以荆公(王安石);五古学韩(愈)。他的古文被许多当代文学评论家所赞赏,其中吴汝纶尤为其文章所折服,对他深表肯定。

总结来说,林纾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在文学界作为翻译家而闻名,在教育界则以创办苍霞精舍为特点。在历史上,他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影响了当时社会,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