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大厚村的红水河边,一片甘蔗农田静静地躺着。这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赵盼“躺平”,但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他刚刚赶了百公里的路,收集了4个多小时的田间样品。在甘蔗农田里,他不仅体会到了汗流浃背,更深刻理解了“做我们这样的研究必须下田,只有下田才能看到产业真正的问题,才能知道农民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7月2日,这位年轻科学家在隆安县丁当镇实验基地忙活了一上午,为的是完成4小时的样品收集,然后又驱车3个多小时赶到这里。这次他来,是为了进行一个新的技术试验和示范。这个试验已经进行到第四个年头,那些“胆大”的农民贡献出的数十亩试验田里,用新技术种植的甘蔗长势喜人。
赵盼是农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仲乃琴团队的一名成员。他从事的是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肥料增效及土壤微生态调理。通过他的努力和团队合作,他们先后研发出肥料增效助剂、土壤调理型功能菌剂等产品,有力地推动了贵州、宁夏、内蒙古等地的科技扶助活动。
这次他们正在尝试应用这些技术于更广泛的地面作物,比如甘蔗。通过和本地农民打交道,他们得知,当地传统种植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需要运送大量肥料,这耗费巨大的成本。而采用新技术,不但能够减少肥料本身成本,还能减少运输成本,将为农民带来显著利益。
然而,要让这些理论变成现实,还需要更多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这正是赵盼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向更多的地方走去,与更多的人交流,以便找到最适合当地条件下的解决方案。他相信,只有这样,“好的技术才跟得上实际需求”。
经过近10年的工作经验,赵盼深刻认识到,在农业领域,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实验室搬到 田间,让科技服务更贴近人民生活。在他看来,每一次下田,都是一次学习,每一次汗水珠落在地面,也是在为实现更美好未来而付出努力。
标签: 中国男歌手排名前100 、 刀郎最好听的12首歌 、 为什么迪玛希 禁唱了 、 十大网络歌手 、 大陆歌手排名前十有哪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