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微生物世界的田野里13家科研小队获得了宝贵的月壤资源

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的大厚村红水河边,一片甘蔗农田成为了科研人员赵盼探索微生物世界的田野。7月2日下午3时,赵盼躺在地上眯会儿,这并不是因为年轻人干不了农活,而是因为他刚赶了百公里的路,收集了4个多小时的田间样品。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赵盼说:“做我们这样的研究必须下田,只有下田才能看到产业真正的问题,才能知道农民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次日清晨,赵盼又驱车3个多小时赶到了实验基地,在隆安县丁当镇实验基地忙活了一上午完成4小时的样品收集。这一连串辛勤工作,是为了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肥料增效及土壤微生态调理。他的目标是减少化肥用量、节省成本,同时最大程度地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赵盼跟随团队领袖仲乃琴,他们先后研发出肥料增效助剂、土壤调理型功能菌剂等产品,并建立了一套马铃薯丰产增效技术体系。这套技术已经在贵州、宁夏、内蒙古等地推动科技扶助活动,现在他们正在扩展到甘蔗等更多农作物。

然而,不同于传统农业方法,这项新技术需要与当地实际需求相结合。在试验甘蔗种植期间,他们发现采用新技术不但提高了作物生长速度,还显著提升了经济收益。此外,由于新技术减少了运输成本,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高效。

通过不断与农民对话和学习,他们了解到传统方式下的运输成本远超使用新技术所需。而现在,该团队已经与几家企业合作,将这项创新应用于全国范围内,为农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尽管面临挑战,但青年科学家们没有退缩,而是在更广泛的地理位置继续探索。在21世纪的甘蔗田里,他们继承着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汗水为农业进步贡献力量。(记者:冯丽妃 通讯员:纪海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