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健书法艺术
2004年12月的一个下午,我收到了来自上海的《杨永健书法作品集》。翻开那本精美的册页,仿佛时间被推回了过去,那些墨迹如同古老传说中的神话,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智慧。
杨永健,这位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发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生于1948年的浙江海盐。他的生命轨迹与他那沉稳而又灵动的字体紧密相连。他不仅是创作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书法作品,还致力于教育工作及基础理论探索,著有多部关于楷书笔画、结构和行书等方面的教材。
在他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一种对传统的尊重与创新的大胆尝试。这是一种智慧之举,让人感受到了历史与现代之间交织出的独特韵味。他的楷书融合了晋唐风格,而行草则以其流畅自然赢得了观众的心。在点画运作、结构布局以及情趣表达上,他付出了大量心血,使每一个字形都不仅外观完美,更有内涵丰富。
尽管我未曾亲眼见证过他挥毫泼墨时的情景,但从那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笔触控制极为精准,每一次落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此外,从《笔阵图》中所引的话来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这正是杨永健在创作过程中所坚持的一种境界。
王僧虔提到:“書之妙道,神采為上。”这句话不仅强调了审美价值,更指出高超技艺必须兼具形象与精神。这正是杨永健追求的一种平衡。在他的字里,每个点划都显得那么完美,不单飞扬,也不失去筋脉相连;宾主分明,有其独特意境,是他“意在筆先”的写照之一切表现。
作为上海市重要文化工作者之一,杨永健既要处理繁忙的人事关系,又要寻找心灵上的宁静。他似乎能将两者并重,无论何时,都能保持自己的定力和热情。这份自律和智慧,在当代社会尤为宝贵。(附图选自《杨永健作品集》,展现了他不同阶段创作中的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