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的江西吉水,一个名叫解缙的人生于1369年,逝世于1415年。他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痕迹——他是一位书法家。
从小就颖悟绝人,那种文雅劲奇古的风格,让后人赞叹不已。洪武时期,他考取了进士,并官至翰林学士。在那个时代,他的诗豪放羊瞻,而他的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狂草一时传为佳话,但纵荡无法却也成为他的一大遗憾。
明代吴宽在《匏翁家藏集》中评价道:“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士解公为首,下笔圆滑纯熟。”有一次,在永乐八年的南京寓居期间,他信笔而成了一幅名为《自书诗卷》的章草作品。这幅作品现在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它展现了他的书法技艺和艺术追求。
整个作品中锋用笔、圆转纯熟、行笔迅急、气势奔放,如同泉涌,一泄到底。他所用的“二王”基础,又流露出《圣教序》的韵味。线条流畅体势舒展,有坦荡之感,有时候笔画粗细不一曲折多变。一泻千里如烟,每一次落款都显得那么随意自然。
这件艺术品,是他长期艺术探索和实践经验的结晶。不论是高潮还是低谷,都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让我们仿佛能够看到那个年代背景下的作者内心世界。而今天,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这份文化遗产,与那位远去的大师相遇,与他共享那段辉煌与沉浮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