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逃离科研的秘密李德仁院士揭秘科研接力赛道

作为一位在测绘与遥感领域卓越的专家,现年81岁的李德仁不仅荣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称号,还被授予“最美科技工作者”殊荣,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大亮点。在面对这些荣誉时,李德仁始终保持着谦逊和责任心,他谈及的是如何培养中国的人才。他的故事从1957年开始,当时他是一名聪明勤奋的大学新生,决定投身于测绘学术领域。1963年毕业后,他在职场上工作多年,直到1978年的政策开放,让他重新启程踏上研究之路。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后,他前往德国深造,在那里用短短一年时间完成了博士论文,并解答了误差可区分性这一长期难题。

博士毕业后,他返回祖国,为诸多先进测绘系统和卫星系统如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北斗”卫星等项目贡献了宝贵经验。他还首创了一种选权迭代法,被命名为“李德仁方法”,这成为了他事业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尽管他的成就令人敬佩,但李德仁始终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师和学生身份。他提到自己有幸受到两位世界级导师的影响,一位是王之卓教授,一位是阿克曼教授。这两位导师不仅教会了他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也教育他如何成为更好的个人。

1978年,王之卓免试录取李德仁为自己的研究生,并鼓励他前往德国深造。在那里的阿克曼教授赏识并支持他的学习,使得李德仁能够顺利完成博士学业并回国工作。他永远铭记两位导师的话语,其中有一段来自王之卓关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以及另一段关于人才培养道理的话,对全场产生强烈共鸣。此外,阿克曼也曾告诫过李德仁:“我们作为大教授,不应忽视每一个技术细节,而应该让学生站在第一线,他们往往比我们更加敏锐。”

除了尊重、支持和关爱学生外,李德仁从两位导师身上学会了要做到学科前沿去创新。这一点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未停止过探索与创新。在回忆过去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中,都能看出一条清晰而坚定的主线:科学研究就是不断接力,每一次成功都是下一代承前启后的结果。正因为如此,81岁高龄下的李德仁仍然以骄傲的心情谈及自己培养出的数百名博士研究生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知名教授或领导层人物。“我有许多学生当上了教授、领导。” 李 德 仁 志 壮 说 道,“就像 一 块 磁 铁,将 我 们 紧 密 团 结 在 一 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