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西汉杰出的政治家与文学家
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登基时,便听闻河南守吴公颇具学识且政绩显著,遂征召吴公为廷尉。次年,即汉元帝元年(前179年),贾谊凭借老师吴廷尉的推荐,被招至朝中,任博士,并在一年后被破格升迁为太中大夫。从此,22岁的贾谊踏上了仕途的道路。
汉文帝对贾谊极其器重,在他成为太中大夫后,又计划提升他为公卿,但遭到群臣反对。随后,汉文帝开始疏远贾谊,将其派往长沙王府担任太傅。在这段经历上受挫的贾谊辞别了京城前往偏远的长沙。他认为长沙地势低湿,不适宜居住,而且自视甚高,与屈原相比感到自己命运悲惨,因此常以自己与屈原相比来抒发情感。在这种心境下,他创作了《吊屈原赋》这篇千古流传之作。
到了汉文帝七年的某一年(前173年),文帝思念远在长沙的贾谊,便将他召回宫中。当文帝听取了他的一番宏论之后,对其表示深深感慨:“久不见贾生,我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不久之后,汉文帝即拜贾谊为梁怀王府的大司徒。在这一职位上,尽管仍然关注国家大事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却未能再次得到重用。直到最后,在梁怀王刘揖去世后的第二个月里,由于伤心过度和病痛缠身,最终在漢景帝初二年的春天(前168年)逝世,只有三十三岁。
在《过秦论》中,贾谊全面分析了秦朝迅速崩溃的情形,他认为秦国统一六国主要是靠“诈力”,但是在完成统一后,却没有改变治理方式,而是继续实施严酷法制,最终导致矛盾激化而迅速灭亡。而《治安策》则是一篇关于社会黑暗面的全面的剖析,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如限制诸侯权力、强调农业发展以及维护礼教,以期实现社会稳定和君主威严。此外,他还倡导建立等级制度,以增强家族内部团结,同时建议合理使用刑罚和礼乐教育百姓,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他对于当时中央与诸侯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设立更多封建领土作为解决方案。这份政治智慧和文学才华使得他的名字成为了西汉最伟大的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