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1607年1646年亲人接灯打一明朝名人生于山间村落童年常在夜晚帮助父母点灯

我,朱由崧,南明的首位皇帝,被尊称为弘光帝。我的生日是1607年9月5日,我在1646年5月23日去世。在位时间大致是从1644年到1645年的某段期间。我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与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堂兄弟同辈,而我父亲福王朱常洵也是我的长兄。

当我的前任思宗上吊身亡后,我被拥立为皇帝,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政权。然而,在与清军作战时,我被叛将田维出卖,最终在北京遭到了清军的杀害。我最终安葬于河南洛阳孟津东山头村。

记得是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四月二十八日,当我抵达浦口时,魏国公徐弘基等人迎接我渡江。第二天,我们停靠在观音门燕子矶附近。四月三十日,南京的百官们要求见面,并请我监国。当时,我身着角巾和葛衣坐在卧榻上,说自己没有携带宫眷,只想避难至浙东。但众臣坚持劝进,我才同意了。

五月初一那天,我骑马自三山门环城向东拜访孝陵和懿文太子陵,然后经朝阳门入东华门拜谒奉先殿,再出西华门,让南京内守备府作为行宫。五月初二,一群臣子来到行宫劝进,但我说太子的位置还有待确定,而且定王、永王也不知下落。而瑞王、惠王、桂王都是叔父时代的人选,所以应该选择贤能者来统治国家。这次再次劝进之后,由于参考了历史上的例证——即位前要做监国之举,因此决定成为监国。在这一天,即庚寅,也正是多尔衮摄政君主进入北京的时候。我于武英殿行完监国礼仪。那一天,也是我宣布即位的日期,以次年的日期为弘光元年的开始,同时保留“明”这个国家号,这段历史就被称为“南明”。

然而,在1651年(顺治二年)的五月十二日,当我前往太平府设立按察院行宫后,不久又转移到芜湖投奔江北四镇中的芜湖守将靖国公黄得功。当他知道他的“皇帝弟弟”张惶对这场变故感到震惊并弃都而逃,他内心不胜感慨,但仍然决定以死报效国家,对新君保持忠诚到底。在五月十五日,那些剃发降清的大臣们包括魏国公徐文爵、保国公朱国弼、灵璧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郁以及尚书钱谦益、大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和都御史唐世济等人纷纷剃发降清。

随后,多铎命降将刘良佐带领清兵追击我们。他五月二十二日总兵田雄、高名琛(丘钺)、张杰、高名林(黄名)、陈献策冲击御舟,将我们抓捕,并献给了清军。那时候,他们让我脱掉锁链,用红绳代替。那五月二十五晚上,我们乘坐无幔的小轿进入聚宝门头蒙缁素帕穿着蓝布袍,以油扇掩面两妃乘驴跟随,有的地方百姓甚至用瓦砾石块向我们投掷。豫王多铎在灵璧侯府设宴,让我们居住在北来太子的下方。一顿饭散后,就把我们拘禁于江宁县署里去了。这就是我的故事,从一个曾经拥有帝国至最后的一刻所经历的一切悲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