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人高士奇犹如一位过往的游客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他独特的足迹

高士奇:清朝宰相与学者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人,后入籍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近臣,一生效忠于康熙帝,同时也是一位在文史哲诸方面都有贡献的学者。

早年家贫,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詹事府做记录官。康熙十五年升为内阁中书,领六品俸薪,并住在赏赐给他的西安门内。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他极得信任。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晚年又特授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他去世后,被追谥文恪。

高士奇平生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其所藏书画甚富。著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清吟堂全集》等作品。

顺治二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其祖上自北宋“靖康之变”时自汴京南迁至浙江慈溪。顺治十八年入籍钱塘补杭州府学生员。在京师游历期间,因父母逝世而以卖文为生。

康熙三年随父北上游学京师,因父早逝而继续生活于京师。在太学求學期间,他的理學文章深受康熙帝喜爱,被亲自赐会试资格,不久即二试皆第一被录取供奉翰林院。此後,他踏上了仕途之路。

其後的一系列职务包括国子监试验合格留用翰林院办事,为内廷掌管票拟谕旨;授中书舍人值内廷;入南書房掌管票拟谕旨;开博學鸿詞科中選拔;授额外翰林院侍讲及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歷任右庶子、中書舍人、小允禦使等職位,並曾隨行監察各地事務。

晚年的他因病辞官归田定居平湖,以养病為由多次請假不上任。一度獲准回鄉養老,但仍舊時常與明孝陵祭孔以及其他重要活動保持聯繫直到去世前夕。

最後於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被追諡為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加封為一品大臣,並命予諡號曰「文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