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时期的文人有陈友谅手持墨宝在书房中寻觅古籍

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姓谢,因入赘陈家而改姓。他的父亲陈普才有五子,他排行第三。从小就读书,略通文义。一位卜者曾在察看过他的祖先墓地后预言:“日后定会富贵。”这让年轻的陈友谅心中暗喜。

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终极目标。在1355年的正月,徐寿辉遣将倪文俊破沔阳时,陈友谅加入了红巾军,在黄蓬起义中得以崭露头角。他最初为簿书掾,不久因功升为元帅。

随着时间的推移,1357年九月,当倪文俊试图谋杀徐寿辉未遂逃奔黄州时,他投奔了陈友谅。这是他登上权力巅峰的开始。当时长江南部最强大的势力只有他一人掌控。

建汉称帝

当朱元璋攻取太平后,与他形成邻接关系。他们之间不断发生冲突,最终导致战争爆发。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前去攻打池州,而赵普胜则被引诱背叛,并最终成为朱元璋的一员。

1360年(至正二十年),徐寿辉仍决定迁都龙兴,但仓促从汉阳出发,被迫驻扎江州。在这里,他与陳友谅交战,最终战败身亡。此後陳友謹自稱漢王,並設立王府官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朱元璋的威脅越来越大,因此在1363年的鄱陽湖之戰中戰敗身亡,其軍隊也隨即瓦解。

歷史評價

刘基認為,“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其心无日忘我,是宜先图之。”意思是說張士誠自己守住自己的領土就可以了,不需要担心其他人;但陳友謹却強行篡奪皇位,這個名義不正當,而且他的野心無窮無盡,所以應該早早處理掉這個威脅。而朱元璋則說,“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意指他們各自有過度自大和能力不足的地方,這些都是導致失敗的原因。而杨璟則評論“向者如陳、張之屬”,表示他們像陳、張那樣擁有一定的勢力,但最終還是由天命所決斷。而高岱則認為陳友謹雖然勇猛且狡猾,但是最終仍然被擊敗,並且表達了一種悲觀的情緒。他們都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和評價這段歷史事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