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排行第三。少时读书,略通文义。一卜者察看过其祖先墓地后说:“日后定会富贵。”心中暗喜。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
1355年正月,徐寿辉遣将倪文俊破沔阳,陈友谅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以功升元帅。在此过程中,他乘机杀了倪文俊,并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又称平章政事。
1358年攻陷安庆、龙兴、瑞州等地,不久又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而自己则领兵进入抚州。不久,又破建昌、赣、汀、信、衢。长江以南只有他部最强,与朱元璋相邻。
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前去攻打他,但被击败。赵普胜是有名的骁将,被引诱背叛,最终被杀害。此举导致朱元璋担忧不已,从而设计离间赵普胜和他之间的关系。
1360年,在战于龙湾,大败后逃至江州,再次被击败放弃太平逃往江州。他的部将陆续投降,最终在鄱阳湖与朱元璋交战,被围困多日,最终指挥作战时遭射箭伤亡身亡,其军队土崩瓦解。
张定边护送其次子逃回武昌后,将儿子立为帝改元德寿。但在1364年二月,由廖永忠部西吴军所逼,他出降汉亡,其弟被封归德候数年后被送往高丽定居“平安无事”。
刘基评价:“友谅包饶、大肆图谋,一度几乎统治半个中国。”“士诚自守虏,不足虑。而友谅劫持主权胁迫下层民众,其名号不正,有着占据上游河流的地位,其心志只求个人利益,无一刻忘记自己的野心。”
朱元璋认为:“朋友失去理智和勇气,就像我一样无法完成大业。”
杨璟则评论道:“过去的人,如陈氏和张氏,他们控制着吴楚地区,用船堵塞江河积聚粮食到山岳之巷,这些强大的将领和精锐士兵,都以为无人能敌。但是在鄱阳湖的一场战斗中,他们都失败了。这不是因为人类力量,而是天意决定的。”
高岱认为:“虽然陈友谅没有项羽那样的英明,但是他的勇猛狡猾让人瞩目,即便遭受重创也不轻易放弃,每次失败之后,他总能迅速恢复过来,比如从龙江撤退再袭击安庆;九江失利即奔向武昌;徐达召还不到一个月就夺得江州。这都是在挫折后的短时间内能够重新夺取城池摧毁敌方,这种能力确实可以开拓疆域,使得荆楚地区都臣服于他之下,是当时的一股巨力。”
谷应泰评价道:“从魏晋南北朝到宋金时代,那些争霸中的英雄豪杰,其中谁也不会错过一次机会。不过,在那个时候,只有那些真正掌握国家命运的人才能获得尊敬。而我们的大皇帝(指朱元璋)崛起濠梁,同时还有其他几位英雄豪杰一起并肩作战,比如张士诚控制吴越区域徐贞一控制蕲水明玉珍掌控蜀地方国珍统治福建各路群雄纷纷崛起,当今圣主(指朱 元璋)与他们同样势均力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