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桂枝,黄梅戏中的旦行演员,她的故事如同一曲曲动听的黄梅调,悠扬而又深情。她的名字,在桐城地区响起,就像是春风拂过田野,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首《卖油郎》里的卖油女。
1970年7月,当时正值黄梅戏艺术发展的一个低谷期,许桂枝义无反顾地踏入了县黄梅戏剧团的大门。她的加入,不仅是对自己的一次转折,也为这个即将消亡的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那个年代,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一举成名,被誉为“桐城小花”。
然而,在众多机会面前,许桂枝选择留在家乡。每当提到这点,她总会带着一丝坚定与感慨地说:“不是没有考虑过离开,但我始终认为,黄梅戏的根基就在这里。如果大家都选择离开,我感觉有点对不起严凤英大师。”她清楚记得,那个挂镇乡村里一次停电事件,那些慢慢亮起的手电筒星星点点,是群众对于她最大的期待与回报。
到了年纪可以申请退休的时候,许桂枝并未选择放下手中的笔墨。她说:“我离不开黄梅戏,我离不开基层群众。”于是,她主动担任剧团年轻演员的启蒙老师,一字一句传授演唱技巧,为后来的新生代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当我们提及许桂枝,我们仿佛听到了一段关于传统文化、忠诚与热爱生活的小诗:
“岁月静好人间路,
舞台上的賣油郎。
許桂枝輕歌细语,
傳承黃梅戲風光。”
这是一个关于卖油郎,却又远远超越其简单涵义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忠诚、传承和生命热情燃烧的人生篇章。而在这个故事中,无疑,每个角色都是那么重要,而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