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进了黄梅戏艺术的世界,并非出自家庭传承,而是从小就被周围邻里文化的影响所浸润,偶尔哼几句黄梅小调,便是一发不可收拾。1970年7月,当黄梅戏正处于低谷时期,我毅然考入县级黄梅戏剧团,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久便成为舞台上的新星。由于我的唱腔优美、台风大方、表演突出,被当地民众誉为“桐城小花”。名气的小花,却未忘初心,将培育她的乡亲父老视为己任:我每年都投身于乡村土地上,为普通群众带去精彩的黄梅唱腔。
曾经有许多机会,我被省市级黄梅戏剧团瞩目,有望进入城市的大舞台。但我选择留下,不是没有动摇,但细思极恐,如果大家都离开,“感觉有点对不起严凤英大师”。我清楚记得,在一次到桐城挂镇乡的一个村庄演出的时候,当正唱热潮中突然停电时,我愣住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看到台下慢慢亮起手电筒光芒,如同星辰般点缀。我知晓,那是我最深切的期待与回报。我忍住眼眶里的泪水,坚持完成了整场表演。
在一生半辈子追随着黄梅戏后,在年纪已近半百之际,我按照剧团规定,可以申请退休。但是我说:“我离不开黄梅戏,离不开基层群众。”2005年起,我主动担任剧团中的年轻演员导师,一字一句传授他们演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