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健书法艺术探究
在2004年12月的一个下午,我收到了来自上海的《杨永健作品集》,这份精美的礼物让我对他的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那一刻起,杨永健的点画沉着、盘纡跳宕便深印在我的记忆中。
杨永健,1948年生于浙江海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他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发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并且是上海市美育学会常务理事和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此外,他还是兼职画师和国家高级美术师。
历经岁月,杨永健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展览中展现了他非凡的书法艺术。他的作品不仅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奖”,还著述颇丰,包括《怎样写好楷書筆畫》、《怎樣寫好楷書結構》、《怎樣寫行書》、《行書百日通》等。
杨永健以其独特风格融合传统与创新,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这股智慧之光,不仅体现在他精心运用笔墨之间的对比,还体现在他对传统字体形式的一系列改良。无论是楷書或行草,都能感受到他对于笔触灵动与结构严谨这一双重追求所下的汗水。
尽管我未亲见到他挥毫泼墨,但通过他的作品,我可以感受到他每一次落笔时肩膀背后的力量,每一次指尖划过纸面都充满了自信。在点画运作、结构布局以及情趣谋篇上,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使得每一个字汇聚成了一幅完整而精妙的情境。
《筆意贊》的古训提醒我们:“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这句话揭示了审美价值与技巧相辅相成。在观赏杨永健的手迹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位作者既注重技术上的完善,也没有忘记表达情感和个人风格。他坚持让每一笔都达到完美,而不是简单地随意涂抹,使得每一个字都显得生动活泼而又饱含内涵。
作为一个忙碌但仍能够保持宁静的心灵的人物,杨永肯以其热情待人接物赢得人们赞誉。而这些品质,无疑也是他成为杰出艺术家的关键所在。(附图选自《杨永建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