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他。王少舫原为京剧演员,在抗战初期曾与丁老六的黄梅调班同台演出,后来直至1950年才正式改唱黄梅戏,并参加了丁永泉父子和潘泽海父女所在的民众剧团。
1952年,他与潘璟琍合演《天仙配》中《路遇》一折,这部作品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随后,他加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与严凤英合拍第一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这部影片也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王少舫以其独特的唱腔吸收了京剧的唱法,行腔吐字均有独到之处,为后人争相摹唱。他代表性的剧目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白蛇传》、《天仙配》、《女驸马》、《韩宝英》和《无事生非》,其中,《陈州怨》的包拯属净行,王少舫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表演者,更是一个创新的编曲设计师,他与编曲共同设计出了一个花脸唱腔,这对于填补黄梅戏没有花脸唱腔这一项空白起到了关键作用。
总之,王少舫是中国黄梅戏中的杰出人物,他在艺术上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