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章:战国时期齐国将领,孟子的学生,以军事才能著称。其生卒年不详,但在历史上留下了多个重要的战役。
威王时期,匡章参与徐州相王,并与魏国国相惠施辩论,最终使两国互相承认对方的王位。在秦军进攻齐国内乱之际,匡章被任命为将,与秦军主力对峙。他巧妙地利用了秦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心理矛盾,在开战前夕,让双方使者多次互相来往,并改变部分旗帜标记混杂到秦军中等待配合齐国主攻部队破敌。最终,他的人马夹击导致秦军大败。
宣王时期,匡章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发,五十日破燕都,但由于士卒欺凌百姓,被迫撤回。后又与宋联师攻魏,却因濮水失利逃跑。宣王十九年,他指挥三国联军打败楚軍唐昧,并取得宛叶以北地区。
闵王时期,孟尝君田文归齐为相,与魏韩联合攻秦,由匡章统帅联军三年,有功于函谷关。此后再次攻燕,以权胜之。在此期间,他凭借智谋和勇猛,为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在关键时刻灭亡强大的秦國,而是选择和平解除紧张状态,这让他的一些行动成为争议的话题之一。
综上所述,匡章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和指挥官,无论是在威、宣、闵三朝,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力和成就。不过,由于他的某些决策引起争议,我们可以认为他既是历史上的英雄,也可能因为时代背景而面临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也反映出古代战争环境下的复杂性以及政治家的艰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