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代表作中的金少山净角之光

在这片刻的历史长河中,金少山的名字如同一道闪耀的星辰,照亮了京剧艺术的璀璨。他的故事,从清末民初时期开始,当时,他作为名净金秀山之三子,在北京的一些戏院里与父母并肩演出。幼年时,他跟随父亲学艺,工铜锤花脸,并且兼习何桂山等人的技艺。在那段时间里,他不仅学习了武功和架子花脸,还学会了一些非正工花脸所演出的戏目,以应对不同的搭班需要。

1911年,他加入了杨香翠主持的宝胜和班,与武生黄月山等人共同登台。之后,他又加入了双庆班,与梅兰芳、朱素云、谢宝云合作演出了《岳家庄》,与王瑶卿合演《金猛关》,以及与程继先、荣蝶仙合演《秦淮河》等剧目。当时,这个充满活力的后生刚好遇到了一个成熟而又温暖的人才市场,其中包括他那个时代的一流角色的林立。

1922年的冬天,一场意外让金少山有机会站在舞台中央。他被推荐来替代霸王一席,但由于这个角色难以物色,最终他担起重任。那时候,他用魁梧修伟的身躯和宽额丰颐的扮相,将西楚霸王的声音再现于舞台上,那种声若洪钟般的声音震撼了整个上海滩,从此他的声望日益增强。

直到1943年他再次回到上海出现在皇后大戏院门口,那里的“客满”牌竟然持续六个月不能摘下。这位花脸 演员,其技艺高超,被誉为“十全大净”,因其成功塑造项羽形象,又有“金霸王”的美称。他不仅拥有得天独厚条件,而且是全面发展的人材,有着优良的声音、高、中、低音都驾驭自如,不事雕琢却逋峭浑厚。

他的唱腔朴实无华,却蕴含深远气势;念白功力深厚,以高矮宽细各音变化刻画人物性格;做表严谨稳练,用腰腿功夫精巧漂亮。他能作黄钟大吕之声,无论是高音还是低音,都见真章,尤其是在发声方法上,更是科学共鸣,让人听后留下深刻印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工提高许多花脸剧目的过程中,金少山不仅推陈出新,还在对唱腔点染装饰方面取得突破。他采用擞音、大颤音等新的装饰因素,使唱腔更加生动活泼,如在《牧虎关》的【西皮流水】部分,就运用擦音和颤音增添喜剧色彩,让每一次呼喊都像是现场即兴创作一样自然而然。

总结来说,金少山是一位将传统技艺与创新精神融合在一起的大师,为京剧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在舞台上的雄姿英发,或是在幕后的艺术探索,每一步都是为了推动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向前迈进。而他的影响力,不但限于当代,而是跨越时间空间,对未来的世代产生着永恒的启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