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一个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的名字常常与“开创中国近代教育典范”这句话联系在一起。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更是爱国者和主义战士。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于安徽省歙县的一个教师家庭。他的祖籍浙江绍兴,他的家族有着500多年的历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学习欲望。他曾经说过:“我是一个人,应该为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
陶行知的成长道路并不平坦。他曾因为反对教会学校的歧视政策而退学,但这并没有阻止他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后来考入南京汇文书院,并最终成为金陵大学文科毕业生。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爱国活动,并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以宣传民族、思想。
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前往美国留学。在那里,他师从杜威等著名教育家研究教育,这对他的未来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1917年秋回国后,陶行知先后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他的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国情,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为推动平民教育运动做出了巨大努力。1932年,他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行军事训练、生产训练、民权训练等。
1935年,在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陶行知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后,与宋庆龄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945年,当选同盟中央兼education委员会主任委员,不久之后因健康问题于1946年7月25日去世,但他留给我们的是无数宝贵财富:生活即为学习;社会即为学校;教学必须与实际相结合;人民创造大社会,大社会变成大学堂。这一切都体现了他对于人民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对国家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坚韧不拔,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
标签: 中国名人录1000人 、 现代名人简介 、 20篇作文素材 、 陕西籍文化名人 、 我国有哪些世界历史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