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之美索海燕包青天

在河南省繁荣的艺术表演团体中,有一个成立于1999年的民营剧团,经过八年的努力,他们的演出足迹遍及周边省市,共计2500多场。从最初只能演出四五个剧目,现在能演20台不重样的大戏。他们的物资由最初十几个戏箱发展到现在90多个戏箱的装备。而且,这个剧团还清除了筹建时借来的数十万元资金,并积累了新的财务资源。在曾经的演出地留下良好的声誉,有些地方甚至成为了他们常规性的基地。这一切都归功于青年表演艺术家索海燕,她是这个名为河南海燕豫剧团的团队成员,同时她的丈夫冯顺英担任外交事务。

索海燕自幼便是一位小戏迷,她梦想着成为一名优秀的戏曲表演者。她在小学期间,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兴趣和热情,每当听到广播里的戏曲节目或是在广场上听见锣鼓的声音,她都会聚精会神地聆听,不论是吃饭还是学习,都无法分心。

1976年,磁县开设了一所专业学校招收学生,那时候10岁的小女孩索海燕没有放弃机会,最终考入了这所学校,实现了她渴望唱戏的心愿。在那里,她遇到了许多退休老艺人的老师,他们对学生要求严格,对基本功要求极高。

1981年毕业后,与同伴冯顺英一起被分配到磁县豫剧团工作,然后转移到邯郸市东风剧团,再次调动至济源市豫剧团。直到1999年,当两人决定辞职并组建自己的私人音乐院——河南海燕豫剧团时,他们已经在艺术道路上共同度过了二十多载时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汗水与牺牲,但也享受到了无比快乐与成就感。

有幸拜师常香玉

正是在那个充满梦想的小学时代,小女孩索海燕知道了关于常香玉这个传奇人物,从那以后,一直怀揣着一种强烈愿望:能够亲眼见识一下自己崇拜的人物。当她终于等来了14年的期盼,在“梨园杯”全国豫剧歌唱大赛上荣获金奖,并由她的偶像常香玉颁发给她,那一刻,她的心里涌现出了难以言喻的情感和满足感。

后来,索海扬得知常香玉设立了一项奖励河南地方戏曲人才“香玉杯”的项目,由于胆怯而未敢申请。但当她得知常香玉主张公平选拔人才时,便鼓起勇气参加1996年的第六届“香玉杯”评选,并凭借其非凡才华获得胜利,这份荣誉使她的职业生涯达到了新的高度,也深深影响了她对艺术追求的一生态度。

1998年6月6日,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一天,在郑州举行的一个盛典上,75岁高龄的大师常香玉正式收取11岁的小女孩为徒,这标志着她们之间建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师徒关系,使得两个不同世代的人相互理解和尊重,将传统文化与新鲜血液融合起来,为将来的艺术传承奠定坚实基础。在那个温馨而庄严的地方,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明白这一刻意味着什么,它不仅是一个礼仪,更是一个承诺,一种信仰,一段故事开始写作。

创业伊始百事艰

尽管拥有如此珍贵的地位,但对于即将踏入 adulthood 的青年女性来说,要把握住这个机遇并不是易事。随着时间推移,即使身处低谷状态下的舞台环境,也需要不断适应、创新,以保持自身价值和社会认可。此时,对于那些想要独立开启自己的舞台之路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仅限于技术或技巧,而更在于如何抵御外界压力,以及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即便面临众人的反对和质疑也不屈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选择静待机会,而不是去争取它,因为这需要更多的是勇气、毅力以及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心灵力量。然而,不管怎样,每一次尝试都值得赞赏,因为它们都是我们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们内心深处永远不会消失的情感火花,是我们的生活中最宝贵的情绪记忆之一。而对于那些真正相信自己,可以用行动证明自我价值的人来说,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就能让每一步迈向成功变得既可能又充满希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