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江红携京剧票友共同庆祝中国京剧院建院50周年名家名段演唱会回顾社会发展的华章

冉江红的京剧梦想从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萌芽,那时候他偶然间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了一场《宇宙锋》的京剧演出,这次观看让他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学习京剧,他开始购买相关磁带,模仿唱腔,并且通过贵州电视台播出的《说戏谈曲》节目来学习京剧知识。学校举办文艺晚会时,他被一位同学偷偷报名,成功上台独唱多段经典唱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冉江红对 京剧的热爱更加坚定。在初中时期,他写信给贵阳市京剧团希望能跟侯丹梅学戏,但最终未能实现。当侯丹梅父亲到访冉家时,冉江红有机会见到了她,并且获得了三张票房门票,让他亲眼看侯剑光老师的表演。此后,他在后台遇到了热心的侯剑光老师,并与乐队一起尝试了一段《听罢奶奶说红灯》。

高中期间,冉江红继续深化他的京剧学习。他还主动向北京戏曲学校校长孙毓敏提出申请,但最终决定放弃考取专业院校,因为家里的实际情况和父母的心愿让他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在家庭压力下,冉江红选择入伍,以此为契机,在部队生活中,他也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在部队期间,虽然环境与过去大相径庭,但他的爱好并未减少。有一次,由于新兵营和老兵营联合举办春节文艺晚会,连长安排他参与排练。他以优异的表现获得好评,并被分配到军乐队。这不仅成为了他的第二个家庭,也是他继续追求艺术梦想的地方。

1998年,当全民抗洪救灾之际,冉江红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一首联唱歌曲《抗洪英雄颂》,并在团里举行的一次文艺晚会上成功表演。这次机会不仅增强了他的自信,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他的才华。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努力,不断有新的机会降临。他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擂台赛,以优异成绩赢得周赛优胜奖冠军及月亚军,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众多名家的关心和指导。在回到贵阳后的一个拜师仪式上,他正式成为周百穗老师的学生,从此每天早晨准时去老师家学习,为自己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

2006年的“第八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是他人生的又一次转折点。在那里,他以《生死恨》作为参赛作品,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还结识了一批朋友们,他们共同支持、鼓励彼此。那一年末,即将结束的一个冬日夜里,当获悉自己荣膺金奖而激动的时候,却被告知不要过度兴奋,而是在即将到来的聚餐前准备接下来的一场汇报演出,这种反复无常的情绪波动,对于一个小镇上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挑战与启示。

这之后,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参加决赛、获得金奖、加入江西省京剧团实习以及上海访问等,都成为了其人生旅途中的关键节点。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每一次成功都是一种成就感,无论是在观摩选手排练还是紧张刺激地面对决赛,每一次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检验,每一刻都是对于梦想不断追寻的一步迈进。而这些经历,如同一座座桥梁,将连接起不同阶段的人生故事,使得这个普通小镇上的孩子,最终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