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江红探索京剧正直脸谱在社会中的代表意义

冉江红的京剧之旅:追寻正直脸谱在社会中的价值

冉江红,一个小男孩,在小学2年级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京剧《宇宙锋》,这场意外触发了他对京剧的热爱。从此,他开始购买京剧磁带,并模仿唱腔学习。贵州电视台定期播出有关京剧知识的节目,他总是认真记录下来,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关于京剧的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冉江红在学校举办的文艺晚会上独自演唱多段京剧唱段,这些经历让他的热情更加坚定。在初中时期,他向贵阳市 京剧团投稿想跟侯丹梅学戏,最终成功见到了侯丹梅,她父亲侯剑光也来到冉家,给予了他宝贵机会和指导。

为了迎接“五四青年节”,学校在疗养院举办了一次文艺晚会,冉江红以高分获得赞赏。在一次票房活动中,他遇到了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学生黄璜,他们成了好朋友。上初二时,他写信给北京戏曲学校校长孙毓敏,但最终决定放弃考取,因为父母和老师认为继续读书更为重要。

1997年没有考上理想学校后,家里的实际情况迫使他选择入伍。他在部队生活虽然艰苦,但通过参与军事训练和文艺表演活动,如新春文艺晚会、抗洪救灾等,让他学会了坚韧不拔。在部队期间,他还写出了《抗洪英雄颂》并与当地票友合作进行演出,这份经历深受同僚欢迎。

回到地方后,冉江红更加专注于学习 京剧艺术,并积极寻找展示自己的机会。那时,中央电视台开设了《戏迷俱乐部》栏目,在2003年7月,由于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擂台赛,一人前往北京参加比赛。在那里,他展现了自己对《生死恨》的精彩表演,并得到了专业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返回贵阳后,不断努力学习,最终拜师周百穗老师,每天早晨8点准时去她家学习。这份刻苦训练终于有所回报,在2006年的“第八届‘和平杯’中国京 剧票友邀请赛”中,以《生死恨》作为参赛作品取得优异成绩,并且因为经济困难而得到老票友董阿姨资助。此后的岁月里,无论是在实习或是不断求学,都未曾放慢脚步,最终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京 剧艺术家的践行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