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红欣简介:字墨林,号郑风草堂。北京市东城区书协会员,河北省石家庄市书协会员。自幼喜爱书法,从军30年,一直笔耕不辍。精研楷书、隶书、篆刻,作品曾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刊用,多次在军队内部组织的书法比赛中获奖。先后在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儿童福利院、九龙蓝天教育、北京翔威艺术学苑、北京文智斌斌等教育机构任教。多年从事教育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方法多样,有较高的书法理论水平。
苏红欣:青少年学习书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近年来,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学习中国书法的热情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为此,我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将初学者们学习中国古代楷体和行体时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是要把握好“起笔寻准点位,以锋临纸面,无声而动”这一基础技巧。这意味着,在开始写字之前,要确保笔尖与纸面的接触点准确无误,这对于保持整齐有序的线条至关重要。“无声而动”,即通过轻柔地运笔,让毛笔自然流畅地划过纸面,没有过度摩擦或声音,这也是练习时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
二是要掌握“寻找平衡点,不急于求成,用心观察每一个转折”这个基本策略。在写字过程中,要找到最佳的手部位置,即所谓“平衡点”,这有助于稳定持笔,同时减少手部疲劳。此外,“不急于求成”意味着耐心做到每一次动作都是恰当且优雅,而不是追求速度,“用心观察每一个转折”,则要求我们细致地审视每个字形结构中的关键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如何相互衔接。
三是要遵循“坚持规律,不随波逐流,让文字生辉发光”的基本规律。在进行任何形式的创作之前,都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按照既定的规律来实施,不因外界干扰而改变步骤。此外,每一次写下文字都应该力争让其生机勃勃,如同日出之光一般照亮周围环境。
综上所述,如果能将这些原则融入到实际操作中,将极大地提升青少年学习中国古代楷体和行体时的心理状态和技术水平,从而促进他们更加深入浅出的理解并享受这门美妙艺术。
标签: 中国名人有谁? 、 万能人物素材100个 、 中华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 1958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 世界十大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