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一个偶然的邻座
记得那天,我在公交车上坐到了最后一排,旁边跟着一个陌生人。他看起来也有些不太习惯这个位置,我们之间的距离有点近,但又没那么近。他的身材高个子,穿着一件简洁的灰色外套,头发短而光滑。
起初,我试图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太敢抬头,也不敢低头,只是盯着窗外流逝的人行道。我心里想,这个人可能是个商务人士,或许是去参加会议或会见客户吧。但是我没有直接打听,因为我并不想让对方觉得我过于好奇或者太过友好。
随着公交车继续前行,他开始了自己的阅读。我注意到他翻阅的是一本厚重的学术书籍,看起来很复杂。不过,他似乎对内容了如指掌,每次遇到难点都会停下来细细思考,有时还会做些笔记。他的这种专注让我印象深刻。
时间仿佛飞逝,一站接着一站,我们共同度过了许多熟悉但又陌生的城市风景。当公交车驶进下一个区段,他突然放下书本,用手指轻触窗玻璃凝视着某处,那眼神里透露出一种既平静又坚定的一种力量。
这时,我终于鼓足勇气,将目光转向他。他并没有感到尴尬,而是在微笑地看着我,然后温和地说:“这是我的家。”说完后,又回到他的书本上。那种感觉,就像是我们之间建立了一层共同理解的薄膜。
后来,当公交车开抵终点站,他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场的时候,我主动搭话问候。这位陌生人竟然是一名教授,在市内进行一次学术讲座。在等待其他乘客离开之后,他回来了,说有空闲的地方可以聊聊天,所以留下来等待一下别人的出发。而且,由于座位有限,所以选择了这一排,以便更方便地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我在内。
我们的交流虽然短暂,但却给我的日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情感触动。那辆老旧公交车最后一排,以及那个陌生人的背影,现在已经成为我心中不可磨灭的一幕,让我学会珍惜那些微不足道的人际互动,它们往往蕴含更多深意和价值。
标签: 世界十大文豪中国文学家 、 苏州文化名人纪念馆 、 名人的故事400字以上 、 给历史文化名人的信 、 南京历史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