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章简介:清末学者与政治家
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以字行,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是一位深具文化底蕴和政治智慧的学者与政治家。其父益农公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当地设立义塾,培养了王典章等多位人才。
早年受业于刘古愚、柏子俊两位学者,后来又曾受业于李稼门、杨仲珊等人。王典章不仅在文学上有所造诣,而且还涉猎军事和行政领域。在四川任职期间,他曾担任知府兼兵备道,对地方治理有着重要贡献。
1911年,在“保路运动”中,他被推举为都督,但他坚持以大局为重,不接受这一职务。此外,他还曾在广东担任高雷道道尹,并领导警卫军五营,其政绩卓著,被誉为“威信过人,汉夷悦服”。
1915年,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王典章力劝阻,但最终因袁世凯不听而辞职。他后来又担任江苏当道选用的官员,在厘税、赈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1932年至1937年间,王典章历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在抗战初期他致力于救济工作,为此积劳成疾,最终在病中逝世。他的遗作包括《安隐庐诗存》、《思过斋文集》等,其中《安隐庐诗存》由余冠英题封面,而钱钟书作序,其影响深远。
除了文学创作之外,王典章还是一位热心教育的人士。他捐资创办了位于西安的植本小学,并且对修史也有所贡献。在西安事变爆发后,他也参与了促进解决的事宜。而他的收藏活动则涵盖唐宋明清的古玩字画及古籍珍本,有许多名人的作品,如马远《深山虎啸图》和宋拓《圣教序》,这些珍贵文物解放后由他的子孙捐献给国家。
此外,王典�宗先生与于右任先生共同创办了西北地区第一家电影院——民光电影院,也体现了他开拓视野的品质。在书法上,他留下了一批墨宝,其绢秀流畅美观的大方风格得到了赞誉。
总结来说,王典章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卓越成就,而且在政治、教育、社会服务等领域都做出了显著贡献。他的一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亮点,也是我们学习历史人物精神的一面镜子。
标签: 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人有 、 其中属于两汉时期的是 、 2022年十大热点话题作文素材 、 文化名人纪念日 、 现代山东十大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