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祥坤他是不是给元素测基因的专家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的化身

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作为地球科学家,朱祥坔与同位素结缘却是从仰望星空开始的。1998年,《科学》发表一篇文章称,来自火星陨石的证据指向存在生命迹象的可能,这掀起了利用同位素分析方法开展天体生物学研究的小。2000年前后,世界上拥有先进技术的几个实验小组才开始对金属稳定同位素“下手”。朱祥坔当时所在的英国牛津大学的小组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创建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研究的学者之一,朱祥坔2002年回国加入中国地质科学院,从此开启了“脚踏实地”的地质科学工作。虽然当时国内科研条件不尽如人意,他却坚持坐“冷板凳”并乐在其中,用行动践行“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地球科学研究少不了跑野外。说起野外工作,朱祥坔“爽”感洋溢:“就像侦探一样,你得先有一个预设,在野外看到现象后尝试去解释,再到实验室中测量、验证、倒推。幸运的话,最后会得到新结论。”当然也很辛苦。在湖北宜昌、神农架一带,他们又完成了一次“令人心情舒畅”的野外工作,追踪的问题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有关。

20多年来,不断忙乎着他口中“我不知道有什么用”的工作,还总是加班。在他看来,将铅元素标准原子量更新至[206.14, 207.94],便是在他的基础研究成果之上的应用。这项将更新教科书中元素周期表的成果,便是基于朱祥坔多年的无用之作。

近年来,他带领团队秉承创新精神,不仅在国际上率先建立铁钛等多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高精度分析技术,还开辟了矿床学研究新途径,为解决国家资源环境重大问题提供科技支撑。他始终坚持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以扎实的地球化学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国家贡献力量。

通过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他主持了6个项目,其中包括3个面上项目、2个重点项目和1个国家杰青项目,并参与了2期创新群体项目。他发现古海水地球化学信息,为全球首个碳酸盐岩稀土元素精确定量部分溶解法做出了贡献。这一切都证明了基础研究对于推动科技发展至关重要。(甘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