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国学大师网传承文化之光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以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

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学名著。

赵翼生平赵翼的先祖是宋代宗室,在他的祖父尚且为官儒林郎,其后家道开始中落。他父亲赵惟宽,以设塾授业为生。在他十二岁时,即随父亲就读于外。在十五岁那一年,他失去父亲,不久之后他和弟妹被迫离开了家乡。他在京城投奔亲戚,并通过文才获得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刘统勋的赏识,并参与修撰《国朝宫史》。

在顺天乡试中一举克捷,他还考取明通榜。此后,他先后担任礼部教习、内阁中书直军机,并参与征讨准噶尔事宜。在此期间,他因文才和勤奋受到朝廷重用,被多次提拔到重要职位上。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那就是要以文字来改变世界,让知识成为力量。

乾隆四十五年五月,他决定辞去所有职务,从而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这段时间里,他继续致力于研究历史和文学,同时也写下了一系列杰出的文章,其中包括《廿二史札记》,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的详尽研究,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态度。

嘉庆十九年(1814)卒,享年八十八岁。在其逝世后,由于其成就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廿二史札记》等作品逐渐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重要文献之一,而赵翼则被誉为国学大师,为人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份财富不仅限于他的作品,更体现在他对知识和真理追求的一贯态度,以及他坚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的方法,这些都成为了我们今天学习国學時所能借鉴的地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