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艺术家谢涛的舞台生涯:从山西梆子到世界舞台
10月30日,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新编历史晋剧《于成龙》在北京长安大剧院热演,受到首都观众的一致好评。为演《于成龙》,谢涛剃去长发,也付出很多。
9月29日,《于成龙》在太原首演,镜中的谢涛,前额到鬓角的长发已被剃光,剩下的头发被结成髻盘到头顶,配上勾勒的皱纹和花白的眉毛、胡须。演出中,她深厚的唱腔、挥洒自如的表演,再现了于成龙当年的风采,把于成龙的一切形态,表演得淋漓尽致。
首演两场,每场爆满,每场谢幕,都有戏迷迟迟不肯离去,都想一睹“无雌音”的女老生风采。许多观众说:“确实很震憾,山西晋剧又出了一部好戏。”
对于剃头一事,谢涛说:“这个戏对我来说是一次大挑战,我在用心塑造。我觉得只要观众喜爱,一切付出都值得!我有决心让这部戏走得更远。”她是全国劳模、二度梅花奖、二度白玉兰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以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从艺37年,她坚持下来的动力就是对晋剧的热爱。她名声大振,但永远不忘农民观众,一年要在农村演出200多场。她想着农民,也想着重点工程工地的工人和城市的众多戏迷。
1995年,从大年初一起,她随团到太旧高速公路工地连 演五场,在凛冽寒风中进行了表演,有农民观众喊:“避开点风,不要把嗓子吹坏了!”她听到后泪如泉涌。
作为文化使者,她带着自己的剧目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山西唱到全国,从中国唱到了世界。她曾带领团队先后前往法国巴黎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并获得最佳女主角奖,这意味着晋剧艺术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了认可。
她希望将古老的手语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在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面前,让传统文化之美流芳百世。在她的努力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舞台上,对于晋剧这一门悠久而深邃的大师级艺术形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