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兰玉,河南省郑州市人,1928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自11岁起,她便有幸在豫剧界的著名导师周海水的指导下学习艺术,这段经历奠定了她未来的艺术根基。在太乙班学艺期间,她不仅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还结识了一批同样热爱豫剧的女演员们,他们共同创造了豫剧史上璀璨的一幕。
车兰玉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武旦演员,在四十年代即以其独特风采和卓越表演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广泛赞誉。她曾在洛阳、西安、铜川、卢氏及河北省肥乡豫剧团等多个地方搭班演戏,并且还担任过宜阳县豫剧团的主要演员。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一改再改,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从初级角色武旦逐渐转变为青衣须生的复杂角色。
车兰玉与丈夫徐鹏云共组一对称奇配,他是专攻须生的优秀男主角,而他们合作中的代表作《王佐断臂》和《十五贯》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这对夫妇凭借各自精湛技艺,为 豫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作为豫剧十八兰中的重要成员,车兰玉参与创作并深情地诠释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大战十一国》、《黄鹤楼》、《破天门》、《樊梨花征酉》、《桃花庵》以及《孙安动本》,每一次舞台上的出现都让观众怀念不已。这些角色如同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次回顾都能感受到那份纯粹而真挚的情感。
在那个时代,有这样一首诗流传开来:“要看戏十八兰,四生四旦四花面”,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太乙班那些有才华的学员,更将它们推向了全中国乃至更远的地方。从此以后,“十八兰”这个名字就像星辰一样闪耀着光芒,被更多的人知晓和传颂。而车兰玉,也因为这样的身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道亮丽的痕迹。
随着时间流逝,当年的“十八蘭”成员逐渐减少,但它所代表的意义却愈发浓厚。到了80年代,这个群体被公认为由毛、崔、罗、三位“大陆”的她们,以及王、二位刘、一位汪、一位周、一张宝,一张秋,一陈荣两刘仙郭仙祁芳马凤两刘英张青构成,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车兰玉——一个真正的地标性人物。
总结来说,虽然时代已经过去,但她的精神依然活跃在我们的心间,那份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不断追求的心态,是所有后人的力量源泉。而正是这样的力量,使得她的名字,即使是在遥远未来,也会继续响起,让世人怀念那段充满激情与梦想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