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1042年-1117年)
张若虚,字子虚,安徽桐城人。宋朝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数学方面对圆周率的研究有重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圆周率之父”。他的作品《算术》详细记录了他对圆周率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对后世数理逻辑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范文澜(1889年-1969年)
范文澜是中国现代史学家,以其深厚的历史功底和卓越的教学能力闻名于世。他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并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在他的指导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学者,为新中国建立科学、系统的地理、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人类地图奠定了基础。
李四光(1890年-1971年)
李四光,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被誉为“中国地质学之父”。他不仅在地质结构理论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参与制定了国家的地质资源勘探规划,对开发现代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进行勘探发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蔡元培(1868年-1940年)
蔡元培,是晚清至民国初年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人物,他主持创建北京大学并成为首任校长,这一时期被称为北京大学“蔡元培时代”,期间推动了学校改革,使得北京大学成为当时亚洲最先进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鲁迅(1881年—1936年)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现代汉语文学与思想界的一位巨匠。作为作家的代表作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以尖锐犀利的手法揭露封建主义残余和旧社会黑暗面,同时也展现出强烈的人道关怀与爱国情感。鲁迅也是翻译家的代表性人物,其翻译工作对于推广西方文化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王守仁(1472—1529),字伯高,号真卿,一作仲卿或仲良,别署蓬莱真君,是明代著名の哲學家、政治家及軍事將領。他提倡王氏心學,即致知在格物之前,将理想化解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形成一种严谨实用的治国理政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