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情感白煦的墨迹之旅

在一片宁静的北京晨曦中,1949年10月26日,一位书法家的故事悄然展开。师然,即白煦,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对传统艺术深沉的情感和对笔墨天地的无限遐想。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书法专业的毕业生,白煦不仅学识渊博,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曾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展览部主任、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沧浪书社社员,历任职务如同他的人生轨迹一样绵密而坚定。

1980年,他踏上了文联工作的道路,同时参与了中国书协筹建工作,那时,他的心中充满了对于传承与创新之间平衡点的一种思考。在行草書这条道路上,师然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表达,而非形式上的刻板模仿。他从王羲之到孙过庭,从怀素到米芾,再到王铎,每一个字每一笔都是他心中的敬仰与探索。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各大展览中闪耀,如全国第三、四、五、六届書法篆刻展,以及全国第二届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览等;更是在国际舞台上得到认可,如首届国际青年書法展、中新加坡書法交流展及巴黎書法藝術大展等。他的作品被收藏于日本、新加坡等地博物馆,是他人生的骄傲也是对自己努力的一个见证。

十度出访日本,与世界各国艺术家交流,让师然更加坚信自己的道路。而那些合作举办《中國書畫家五人展》的记忆,也让他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1994年的《水墨風情書畫展》更是将他的才华展示得淋漓尽致。

除了在国内外著名画廊和专卖店销售其作品外,他还出版了多部关于青少年入门以及楷体兴趣字帖,其中包括个人精选集《白煦學習與創作》,这些都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源。

今天,在广东举办个人專輯時,師然以身作則,用自己的生活证明了為何說:“學者終身未完”。這個名字下的人生,就像那筆落下的墨水一般,是無聲の詩篇,是對傳統與現代間永恒情感的一種詮釋。而當我們翻開那本由師然親手所寫的小小字帖時,或許能從中窺見一些對生命深邃理解,以及對美好事物無比熱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