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生卒年已不可考。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经过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列子》与《荀子》、《史书》、《琴操》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其技艺高超。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后世尊为“琴仙”。有两位故事流传至今:一个关于他如何寻找知音钟子期,一次偶然相遇于江边,使二人成为知音;另一个则是在钟子期去世后,他悲痛欲绝,将自己心爱的瑶琴摔碎。
他的音乐作品,如《水仙操》,至今仍被人们赞誉不已。在文学作品中,他和钟子期之间的情谊,也被称颂为千古佳话。他们的情感交流,用词如诗,如歌,有着深刻的人文关怀。
总结来说,虽然历史上的确切记载对我们而言难以完全准确,但通过各种文献和艺术创作,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化精神的一面,以及那些英雄好客、才华横溢的人物形象。而这位春秋人物排名百人的其中之一——伯牙,则留给我们无尽遐想空间,让我们思考,在那遥远又近在咫尺的地方,还有多少这样的故事等待着我们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