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包青天中的高桂枝一角

在我的生命中,有一位高桂枝,她是河南洛阳的一个女孩,出生于1940年2月。这个名字背后,是一个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员的身份。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以及河南省戏剧家协会,都有她的身影。她对艺术的追求,从小就跟随刘卫生先生,这位河南曲剧第一代老艺人的脚步,学艺至今。

她主工花旦和青衣,对我来说,就像是那个永远在舞台上闪耀着光芒的人物。1953年,她考入了洛阳文化局的戏训班,那是一个学习的地方,也是一个梦想的起点。之后,她进入了洛阳市曲剧团,并在1960年调入河南省曲剧团工作。那时候,她还曾经跟随张新芳老师学习,锻炼自己的技巧。

1978年,当河南省曲剧团恢复时,她再次回到那里任演员。而1985年的北京“全国戏曲演员进修班”,那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她更加完善了自己的表演艺术。在1996年8月退休之前,我看到了她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不断地将自己推向更高层次。

2008年的6月,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种——曲剧被确定为代表性传承人时,我知道这对于高桂枝而言,是一次巨大的荣誉。这也是继王秀玲和马骐之后第三位获得此项殊荣的曲剧艺术家的名单之一。她塑造过多个鲜活的艺术形象,在现代戏上取得了卓著成绩,将生活化动作融合到传统程式之中,使人物活灵活现。

尤其是在《山鹰》、《赶脚》、《掩护》等现代戏中的表现,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她博采众长,将洛阳、郑州特点融为一体,嗓音高昂,吐字清晰。这些都成为了我心目中的传奇故事,而高桂枝则是我最敬佩的人物之一。在2011年的中国曲剧艺术节,被评为“终身成就奖”,也正是对她的无数努力的一份肯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