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雪藏”化石里读出史前巨鲨的迁徙故事,科学探索的旅程中,我发现了一个跨越大洋、在古生代海洋中盛行的掠食者的踪迹。这个数亿年前的巨鲨,不仅展现了它们强大的捕食能力,还揭示了它们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和生存。
我的研究起始于山西阳泉的地方化石收藏室,那里的几枚瓣齿鲨牙齿化石如同埋藏在地下的秘密,等待着被发掘。我深知,在科研领域,每一次发现都可能是对我们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在那个疫情期间无法外出的日子里,我决定让这些“雪藏”的化石重新见天日。
经过仔细研究,这些化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瓣齿鲨分布范围扩展的证据,而且还推翻了一些关于这类生物迁徙习性的传统观点。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有机会挖掘出新的知识和真理。
我的工作并不局限于这一事件,而是延伸到了无颌类盔甲鱼的研究。这一过程充满挑战,因为我需要通过实验室中的同步辐射光源扫描并重建这些鱼类内部结构,以便寻找颌演化轨迹。尽管这项工作持续三年,但最终我成功地完成了7个标本的三维复原,并为脊椎动物颌起源带来了新的启示。
回国后,我继续坚持自己的科研道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信只要不断努力,最终会有所成就。终于,在2011年,《自然》杂志以封面推荐论文形式发表了我的研究成果,为无颌类盔甲鱼及其在脊椎动物进化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见解。这份成就不仅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重大突破,也激励我继续追求科学探索的梦想。
在与学生共同进行鸭吻鱼相关研究时,我再次体会到了科普价值所带来的快乐。我相信,只要将事情做到极致,我们就会找到真正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古生物学这条路上,每一次探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种发现都可能改变我们的认识。而作为一名科学家,我的责任就是把这种乐趣带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追求真理的心动。